鐘情于美學的木塑人 -----------記上海塑木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文彪
冬季的北方,干燥的西北風時常肆無忌憚地在人們臉上搜刮殘余的養分,所以,人們普遍對北方的風又怕又恨。2006年12月,身為地道江浙人的上海塑木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文彪站在北京北郊凜冽的寒風中指揮工人緊張地進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木塑園的建設。他已經在這個工地上連續奔忙了1個多月,這個工程需在元旦前完工,確屬時不我待!而這份勞累恰恰是顧文彪自己爭取來的。
執著贏得多方信任
如果你以為對木塑園林工程建設非常內行的顧文彪及其麾下均為園林設計科班出生的話,那你一定會很失望。畢業于上海大學的顧文彪所學專業是機械設計制造,與園林景觀,特別是木塑園林景觀應該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大約在7,8年前,顧文彪開始涉足園林景觀領域,并從此樂此不疲,心無旁騖地癡迷于這個領域,顧文彪在2005年注冊了上海塑木園林景觀有限公司,創業的艱辛應該對每個人都不會陌生,資金,技術,人員,市場。。。哪一項都可以使人愁腸百結,然而上帝鐘是垂青事業的執著者,
2006年9月,根據北京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對綠色建筑材料的需要,受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委托,經與北京世奧森林管理委員會協商,在木塑專委會秘書處統一組織調度下,擬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建設的一處主要用于實驗,示范的木塑復合材料綜合建筑群----木塑園,以表現木塑材料的各種優勢和特色。多方部門幾經選擇,最終確定由顧文彪帶領他的團隊來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于是,才有上面我們見到的場景。
成功源于專業鉆研
上海塑木公司的發展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初期他們僅僅局限于將傳統木結構工藝與現代合成材料結合,按部就班地設計,營造木塑園林小品,在經歷了北京奧運會木塑材料的應用后,他們把目光轉向研究木塑材料的蠕變性和耐侯性,大力推廣應用新產品新工藝,將木塑景觀的制作工藝的水準提高到國際先進行列,在此基礎上,上海塑木公司又結合現代美學觀念,融合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提高木塑景觀的設計理念和品位,使得其作品升華到一個藝術的境界,為木塑園林景觀的多元化表現作出了可貴的努力。目前,作為中國木塑專家委員會企業代表,上海塑木公司在業內以享有盛名,并成為媒體報道的對象,一些院校和科研機構也邀請他們前往共同探討木塑建筑技術,這是他們不斷開拓與創新的最大肯定。
在上海塑木公司為北京奧林匹克樹林公園撰寫的《建筑設計綜述》中,他們大膽提出:秉成中華文明優秀而深厚的傳統,以山水格局為特色,與材料優勢為根據,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形成開闊豁朗的宏觀園林體系,兼具中國傳統人文審美和現代園林活力,與世界先進文化發展遙像呼應,臻至形甚兼備,意境深遠,清新自由的藝術境界。木塑園總占地1800平方米,木塑建筑面積逾2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分為正門,圍墻,房屋,拱橋,平橋,景墻,平臺,樹池,廊架,步道,座椅,立架等10余個部分,主要針對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公司需要的戶外園林景觀設計,布局出發,也適應表現了一些木塑復合材料示范建筑群,它在布局和施工上充分體現出木塑建筑的主要特點和性能。經過顧文彪和他的團隊一個多月的努力,2007年12月29日,該工程勝利竣工。從整體上看,將該木塑建筑群作為一種新型材料的實驗,示范項目的目的基本達到,木塑材料進入北京奧運會的大門徐徐開啟,顧文彪和他的團隊功不可沒。
坦途來自不斷創新
在進軍北京一戰成名后,作為新型景觀共工程----木塑景觀的開拓者,年輕的上海塑木公司已經在上海,重慶,吉林,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廣東,云南等地設計,建造了大量的木塑材料景觀,通過他們的勤勞和智慧,諸多景觀工程普遍稱道,而部分項目已經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其組合產品還出口美國,印度,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上海塑木公司不但榮幸地承擔了2008北京奧運森林公園木塑園樣板工程的設計和建造,并且參與了北京奧運木塑工程的有關規范和施工手冊的編撰工作。從2007年以來,他們的身影又開始活躍在2010年上海世博樣板組團木塑工程工地上,他們表示:在本次上海世博木塑工程建設中,將繼續發揚建設北京奧運會木塑園的精神,將新型木塑材料材料與城市景觀同移動景觀有機結合在一起,爭取讓木塑復合材料再現亮麗色彩。
在上海塑木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的宣傳手冊上赫然印著:保護地球有限的森林資源,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我們的宗旨。這一點,或許就是他們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